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东明县  > 正文

做好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,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——
圆安居梦想 插振兴翅膀

作者: 张啸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08-04 08:50

近日,在东明县沙窝镇尚庄社区致富车间,李井云熟练地制作着出口儿童服饰,搬进新社区,她没有外出务工,选择在社区致富车间务工,每月有了固定收入,也不耽误照顾一家老小。产业带动就业,致富车间提供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,实现滩区群众就地增收。

芳草碧绿、空气清新,一排排统一规划的两层小楼宽敞明亮。告别泥路、土屋、房台,搬进带院的新房,菏泽14.6万滩区百姓迎来崭新的生活。

响应“归雁兴菏”号召,之前在成都发展的刘兰敬,投身家乡建设,围绕滩区实际,把服装制造产业带到村台,实施“核心工厂+卫星工厂”模式,打造高端制造产业群。

“尚庄社区的车间刚启用,下一步,我们准备把车间建在东明县24个村台社区上,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。”刘兰敬告诉记者。

安居与乐业并重,搬迁与振兴同步。产业发展是保障滩区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发展、可致富”的关键。新村台社区建设入住后,我市沿黄各乡镇争相发展相关产业,做好滩区发展的后半篇文章,统筹推进搬迁安置、产业就业、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,确保群众安居乐业。

东明县沙窝镇尚庄社区由5个自然村合并而成,1200多栋两层小楼排成方阵、蔚为壮观,幼儿园、小学、医务室、超市等公共设施和商业设施一应俱全;硬化过的路边铺设了盲道,村两头各建有一个污水处理站。

村台社区配套设施完善,产业项目的引进,又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,越来越多的滩区群众走上工作岗位,过起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。从水患频发到岁岁安澜,如今黄河岸边建起新家,滩区群众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。

社区医务室的远程诊疗系统上,济南一家三甲医院医生正处于在线接诊状态;药房里,除了感冒药等常见药,治疗心脏病、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药也格外多。距离医务室不远,社区幼儿园的教学楼崭新醒目,操场平坦宽阔。明亮的课堂内,孩子们摆弄着心爱的玩具;户外活动时间,大中小班的孩子都来到操场上“撒欢”。

滩区居民搬入新居,教育事业也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,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提升。如今,我市黄河滩区搬迁规划新建、改扩建的小学、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,滩区孩子在这里放飞梦想,快乐成长。

搬迁新居后,村民尚贵品来到社区内的羊毛衫加工车间务工,以前在外地服装厂工作过的她,很快就能上手,现在每月计件收入在3000元以上。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村台社区,走进家门口的创业车间打工挣钱,送孩子到家门口的幼儿园入托、小学就读,这是曾经备受黄河水患侵害的滩区群众的新生活。

东明县根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拆除滩区内所有工业项目,策划实施一批带动就业强,增产增收的绿色生态项目,全力做好滩区迁建“后半篇文章”。

在东明长兴集乡黄河滩区,万亩虎杖种植基地生机盎然、一碧千顷,周边村庄的160多名农民在这里务工。“一天干8个小时,百十块钱的收入,在家门口挣这些,不算少。”搬进新居后,长兴集乡8号村台村民郭彦平每天在这里务工。

沙窝镇黄河滩生态农业产业园,依托流转的6000多亩土地,新建300多个高标准大棚。大棚南面种植瓜菜,北面种植食用菌,同时建成果园500亩,建成集观赏、生产于一体的甲鱼莲藕混养池1000亩,种植富硒水稻1000亩,全部建成后,将成为新的采摘乐园。

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,增强滩区经济发展后劲,打破“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”的宿命,如今的黄河滩正成为带动农村多元增收的“花果园”“幸福滩”。 

 记者 张啸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